热点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俞月丽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4.
  • 吕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5.
    浙江图书馆藏有张宗祥致周大辅信札二通,内容涉及张宗祥与周大辅相互借抄书籍之事。文章释读这二通信札的具体内容,考证其书写时间。以此为基础,考证张宗祥与周大辅《国榷》抄录的底本,并以浙江图书馆所藏张宗祥抄录的《万历察案》《青琐高议》《隶续》《太和正音谱》为例,通过其传世、版本价值等情况,论述张宗祥的抄书特色。文章还根据周大辅《国榷》抄本中的题记与书籍流散等记录,对周大辅在1926年前后的履职、身体状况等略作补充。
  • 秦华英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12.
    唐马总所撰《意林》,是一部先秦诸子和汉代以来子部书的杂抄,清代以来曾经多位学者对其校注。张宗祥致力于古籍整理校勘事业,曾三次抄校《意林》。浙江图书馆藏《意林》张宗祥抄校本二部,有张宗祥校注及题跋多则,并有张宗祥过录谭献校及多家题跋。文章概述《意林》张宗祥抄校本的情况,系统梳理《意林》卷六源流,考辨张宗祥三次抄校《意林》过程始末,探索张宗祥校注特点,揭示其抄校题跋的价值。
  • 张群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18.
    张宗祥在传统文化保存与弘扬领域贡献卓著,一生抄书9000余卷,所抄之书多为未刊本或稀见本。《铁如意馆手钞书目》是张宗祥自己编定的所存“手抄书”目录,并不是其所有手抄书目录。文章论述了《铁如意馆手钞书目》的现存版本情况,考证其成书时间,补录了标点本《铁如意馆手钞书目》缺收的《三辅黄图》《倪文正公集》两种书目,论述了《铁如意馆手钞书目》与《铁如意馆随笔》、书上题跋之关系,根据浙江图书馆馆藏、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等对《铁如意馆手钞书目》缺收之书40种作考补。
  • 张新兴, 吴卫娟, 梁胜翔, 庞弘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30.
    图书馆社交媒体形象包括自塑形象和他塑形象。文章利用Python抓取东莞图书馆微信服务号发布的信息和大众点评网中关于东莞图书馆的评论信息,借助KHCoder与Gephi软件分别生成东莞图书馆微信服务号主题聚类图、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大众点评网读者评论主题聚类图、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并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发现,东莞图书馆着力打造馆藏资源和公众服务与时俱进的图书馆形象,而读者感知的仍是以线下服务为底色的传统图书馆形象,图书馆自塑形象与读者他塑形象差异较大。为弥合差异,图书馆需从两方面努力:建立立体化的宣传模式,加深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优化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塑造图书馆文化品牌形象。
  • 刘骁斌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51.
    价值共创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主体共创、资源共创和渠道共创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基于价值共创理论,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机理和基本形态,并深入挖掘当前存在的问题:品牌发展滞后且受众吸引力不足、用户参与意愿不强、运营模式僵化且推广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公共图书馆应塑造文旅融合品牌,活化馆藏特色资源,增强文旅融合的社会影响力;构建用户参与激励机制,利用特殊用户的文旅融合价值共创主导作用,提高用户参与文旅融合的积极性;打造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文旅融合服务网络,创建文旅融合网络推广渠道与线下文旅基地,扩大文旅融合推广范围。
  • 刘冬, 李玲丽, 吴宇琳, 李镜媛, 汪琪琪, 张娆婕, 陈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10): 59.
    文章运用深度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研究杭州地区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可持续运营问题。根据调研结果,从创新服务举措、探索经济微盈利、政策资源支持、创新供给方式四个方面梳理杭州地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运营经验。杭州地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正差异化探索可行路径,也面临一些可持续性发展困境。按照公共阅读空间短期、中期、长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要求,提出优化服务、细化政策,推进“阅读共同体”建设、加强联动协作,培育力量、技术与创新驱动的具体策略。
  • 方芳, 孙峰, 许魁义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4.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补陀洛伽山志》重刻本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通过与万历十七年(1589年)《补陀洛伽山志》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普陀山志》的比较分析,发现该重刻本在文本内容上有多处增删,体例上也有明显差异,为研究普陀山的历史文化、寺院兴废、地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鉴于其独特的版本价值,该书可作为我国现存普陀山志书的重要补充,为普陀山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潘雅茵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
    20世纪90年代初,图书馆界开始探索环境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议题,“绿色图书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发展为全球运动。对于如何实现绿色图书馆,各地各馆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及实践经验,国际图联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专业组编制完成的《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即将正式发布。文章从社区参与、可及性与包容性、资源效率、信息与通讯技术、建筑与设备等五个方面论述该指引的实践准则,并从人员培训与发展,运营与维护,图书馆收藏,服务与项目,法律、伦理与传统,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监测与评价等七个方面重点展开说明,最后从对行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两个层面分析其价值。《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 黎飞, 祁振华, 罗雯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
    文章以“外史”范式为指导,从整体视角考察了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人群体的社会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人除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学术研究外,还积极融入社会。她们通过从事教育事业、助力妇女解放、促进科研创新、参与公众事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时代进步背景下女性图书馆学人的智慧与社会担当。
  • 许晶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16.
    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特殊底层女性群体、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和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三类。女性读书图显示出当时女子的阅读风尚,《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等爱情诗、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名媛诗归》和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牡丹亭》等作品在清朝深受女性喜爱,同时也不乏《列女传》《女诫》等教化类读物。明清女性读书图的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一时期女性阅读的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是研究明清女性阅读风尚的重要途径。
  • 徐积佩, 戴超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27.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延伸,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温州市城市书房为案例,通过历时性数据追踪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2021—2024年间城市书房的老年读者人流量和借阅量,重点对比老年读者人流量前20位与后20位的城市书房,从地理位置特征、文献资源配置、阅读推广活动、空间设施配置及开放时间等维度解构适老化阅读环境的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适老化阅读环境优化路径。
  • 王超, 魏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8.
    文章综合运用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四类电影资源平台元数据方案和两项相关标准开展深入调研与对比分析,结合影响用户电影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影资源元数据元素集,并提出元素集开放共享与利用的建议,旨在提升电影资源组织的效率,改善用户检索与利用体验。
  • 骆红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72.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L市G区6个镇辖区内的文化站和26所农村图书馆,通过现场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扎根理论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从制度、管理、技术、业态四个维度概括了影响农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素及各维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途径:坚持明责赋权改革,实现协同联动;注重专业化培育,催生发展动能;增强数字科技属性,实现以需引供;完善共建机制路径,凝聚社会资源。
  • 肖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4.
  • 陈一, 林珀娴, 彭敏惠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14.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读书会作为知识传递、社交互动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以武汉市线下民间读书会为例,对线下民间读书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访谈武汉市线下民间读书会相关人士,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解析。研究发现文化动力核心、文化运营机制、文化价值体系、社群文化交流、阅读文化实践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影响民间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具体发展策略。
  • 蒋啸南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36.
    学术沙龙是培养图书馆员学术能力的重要抓手。研究选取了12家开展学术沙龙且学术能力排名靠前的公共图书馆,对其举办的学术沙龙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研究发现,学术沙龙呈现出以规划为引领、以专业组织为支撑、以合作为动力的特点,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就未来组织与举办学术沙龙而言,要不断完善政策支持,确保学术沙龙的内容设计既具深度又广涉各面、方法高效实用、形式丰富多样、评价客观科学,为学术沙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术沙龙的影响力,打造极具专业性的学术品牌。
  • 徐佳, 周彤, 李波, 陶慧琴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55.
    文章以长沙市图书馆的图书馆奇妙夜阅读推广活动为例,介绍了该活动的概况,从阅读场景、阅读内容、阅读形式、亲子阅读参与方式、社会合作方面分析了该活动的创新点。提出深化主题设计与情境塑造,拓展多元主题内容;创新互动阅读形式,推动跨媒介融合阅读;强化亲子互动与家庭参与,分龄设计亲子互动活动;推动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拓展合作伙伴范围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公共图书馆沉浸式儿童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 郑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72.
    高校图书馆员工评价并非人格评价,而是基于岗位事业行为的成就评价和说服评价。事件是岗位事业的基本单位和价值载体,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构建基于事件分析的成就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测试可见,指向人的评价更多反映交往价值;指向事的成就评价能有效反映岗位贡献价值差异,具有评价说服力。高校图书馆需通过岗位管理要求员工追求事业成就,通过基于成就事实的评价对象、评价关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满足员工成就需要,使其积极追求成就价值。
  • 高利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85.
    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子资源评价方法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以外文电子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文摘数据库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模型,针对指标数据建立特征工程,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降维、特征筛选,然后进行模型构建和训练,以及不同模型的调优与评估。最终确定KNN算法为最优模型,并对外文电子资源进行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与传统电子资源评价方法相比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高效,指导电子资源结构优化更具客观性,可以为图书馆作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 邓咏秋, 刘可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18.
    文章引入职业共同体理论,以“图书馆人奇妙夜”为案例,对三届“图书馆人奇妙夜”的节目单、评论等进行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图书馆人奇妙夜”是促进图书馆职业共同体发展的创新实践。其功能包括:分享专家知识;表彰与展示业界创新实践;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学习与能力提升;增加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荣誉感;满足同行庆贺新春、期盼美好的心理需求。文章还分析了“图书馆人奇妙夜”的创新点。
  • 曲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24.
    开展错时服务是图书馆满足大众业余时间文化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济南市图书馆“YEAH归人”市民夜校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分散设置教学点、精准设置多元课程、采取公益收费模式、积极谋求社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公共图书馆错时服务的典型案例。文章对该项目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并从开展错时服务,差异化设置服务项目;打破馆舍空间局限,延伸错时服务触角;探索普惠性错时服务,满足读者高质量文化需求;培育错时服务品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四个方面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错时服务提出建议。
  • 滕思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39.
    NFT技术作为区块链的应用之一,在图书馆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NFT馆藏的概念以及特点,为构建图书馆数字馆藏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从NFT数字馆藏资源建设、数字馆藏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三方面提出了NFT数字馆藏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运营平台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对NFT馆藏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付春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47.
    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文献工作的局限性愈发显著,音乐文献工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数字人文技术不仅拓宽了音乐文献工作的目的、对象与方法,还引领音乐文献工作从计量时代迈入计算时代。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技术在音乐文献工作中的应用,从音乐文献的数据化、语义化、智能化、可视化四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揭示了数字人文技术对音乐文献工作的深远影响,并展望了音乐文献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 徐益波, 丁若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4.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通过新媒体传播向国际社会进行形象展示,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公众感知维度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IFLA获奖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获奖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特征:高质量发展、社会化探索、数智化创新,并提出了“超越传播”“跨界融合”“数智赋能”等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形象展示中可采用的新媒体策略。
  • 周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25.
    文章对全球57篇开放科学相关的指导性文献进行了详细解读,重点分析了研究对象、时间脉络、内容框架、延续政策等方面,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启示:制定系统性的政策指导,树立可持续的投资信心,开发针对性的创新技术,确保双维度的存储安全,适配可更新的版权许可,定制多途径的质量把控,满足差异化的多种需求,提供规划好的宣传培训,构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期为我国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 赵发员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54.
    在数字化浪潮和社会老龄化同频共振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贫困愈发成为我国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共享信息时代红利的屏障。文章基于可行能力视角,建构“四象限”老年人信息贫困精准识别模型。在对昆明市海源社区四类老年人信息贫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精准治理策略:拓展信息可行能力,发挥“信息领袖”带动作用;激发信息需求意愿,强化自主信息行为实践;加强信息兜底帮扶,提供基本信息供给服务;启动“数字扫盲”工程,提升信息可行能力。并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提升老年人信息可行能力提出了建议。
  • 卢美辰, 单召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61.
    虚拟学术社区是重要的知识分享、利用和创新场景。文章以知识管理理论SECI模型为基础,针对虚拟学术社区知识演进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构建渐进式的社区知识服务框架,即多元交互促进隐性知识扩散、场景呈现促进显性知识外化、知识聚合和揭示实现显性知识融合、资源和用户需求的映射促进隐性知识内化。提出基于SECI理论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服务策略:释放社群活力,深化用户交互;打造知识呈现场景,构建领域本体;实现语义层面的知识聚合,建设分面式知识导航;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促进价值共创。
  • 钟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76.
    文章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实践为基础,介绍了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典型案例,从规划设计、功能布局、视觉形态、形象定位四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建议。
  • 汤浩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24.
    大语言模型技术日益成熟,生成式AI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文章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选取客观性较强的事实型问题,涵盖统计信息、名词解释、典故出处、历史考据四类咨询内容,由选取的4个生成式AI根据原始提问完成回答,并与馆员的标准回复进行对比后评估效果,探讨AI技术深度参与智慧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生成式AI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生成能力,但在提供权威信息来源方面的表现不稳定,且无法进一步理解整合信息以实现对较专业问题的回答。参考咨询领域的未来发展需要图书馆业界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并完善与AI融合的路径。
  • 赖璨, 陈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39.
    开放获取运动为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也积极推动着开放获取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文献内容对相关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研究及图书馆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参考。已有研究主要着眼于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政策、开放获取资源利用、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趋势体现在关注图书馆参与开放获取转换、图书馆支持推进开放科学,未来可以从新型开放获取模式应用、开放获取学科差异化服务、开放获取服务效益测度、开放获取协同合作体系、用户开放获取素养提升角度深化研究。
  • 龚亦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52.
    在数字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书本式目录索引编制技术仍有用武之地。文章结合《南京师大校报总目录》编制项目,说明书本式二次文献依然可以成为特定条件下,特色文献长期保存和利用的解决方案之一。这一传统技术应该得到重视和合理利用。目录学理论研究也应该回归工具之学的传统,为当代书本式二次文献编制工作提供更多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 吕明秋, 魏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65.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四个方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英国医学科研系统图书馆、医学高校系统图书馆和医院系统图书馆三类医学系统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提出英国医学系统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优化出版服务主体,促进内外协同发展;细化出版服务对象,注重内容需求差异;完善出版服务内容,明确科研活动需求;扩展出版服务形式,加强出版实践意义。
  • 孙航, 周余姣, 骆炀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73.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易学代表性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布的国家图书馆藏五部《周易本义》的书影,有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仰韩堂刻本,有钱陆灿批校的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有作为《四库全书》底本的清康熙内府刻本,还有丁晏批校本以及陈介祺批校本。这五部善本多经名家递藏,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献价值。
  • 王兆伟, 杨欣如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4.
    公共文化设施委托运营对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和运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为评估委托机构的实际运营效果,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图书馆整体委托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责任与职能、阵地服务、阅读推广活动、人才培养、提升与创新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政府决策、社会监督及图书馆自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 龚蛟腾, 周林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4.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文化引领。基层图书馆作为弥补城乡文化鸿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必须肩负起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当前,基层图书馆存在标准规范缺失、资源配置不齐、数字赋能较弱、运行机制不全以及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应用、完善运行机制与激发创新意识等措施,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 张孝天, 张若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23.
    出版物交存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定制度,明确了出版单位向国家图书馆和所在地省级公共图书馆交存正式出版物的规定。为全面了解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前后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落实的具体情况,笔者所在的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梳理了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出版物交存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实施的有效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 杨晓农, 吴晓格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43.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调研法,对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游戏化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游戏化服务类型主要为知识问答、主题活动、寻宝解谜、角色扮演、虚拟现实、情景模拟。游戏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服务、传统节日体验、信息素养教育、图书及数字资源推荐、经典推广活动等方面。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游戏化服务存在服务举办次数少且规模小、服务类型多样但缺乏深度、服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有限、服务宣传推广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正确认识游戏化服务的价值,培养专业团队;创新游戏化服务类型,创设激励阅读的游戏环境;以用户为中心,扩展图书馆游戏化服务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公共图书馆游戏化服务开展。
  • 张荣佩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71.
    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向研究型学习支持服务的转型。同伴教育对于图书馆发挥人才培养的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构建了一个同伴教育理论框架,并以上海大学图书馆基于写作中心开展的一对一学术写作辅导为案例,总结了同伴教育在系统化组织架构、差异化服务形式、渐进式培训机制三方面的发展经验,评估了同伴教育服务实施的具体效果,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未来学习中心等新型组织机构、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 刘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84.
    无锡堰桥村前图书馆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其历史沿革可分为初创、探索、变革三个时期。作为中国近代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缩影和写照,村前图书馆每年来馆阅读人数颇多,真正做到了惠济乡民。村前图书馆民建民享、藏书丰富、活动多样,通过设立儿童阅览室、举办书画展、联合胡氏公学等方式,充分融入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挥了社会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文化职能。加强和改进乡村图书馆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前图书馆不失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一个范本,为当下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