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欢迎访问《图书馆研究与工作》官方网站,今天是
分享到: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简介
奖励与荣誉
数据库收录
编委会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热点文章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热点文章
Please wait a minute...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全选
|
Select
日本内阁文库藏《补陀洛伽山志》内容及价值探析
方芳, 孙峰, 许魁义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4.
摘要
(
14
)
PDF全文
(
12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补陀洛伽山志》重刻本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通过与万历十七年(1589年)《补陀洛伽山志》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普陀山志》的比较分析,发现该重刻本在文本内容上有多处增删,体例上也有明显差异,为研究普陀山的历史文化、寺院兴废、地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鉴于其独特的版本价值,该书可作为我国现存普陀山志书的重要补充,为普陀山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Select
《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的编制及其影响
潘雅茵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
摘要
(
14
)
PDF全文
(
8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初,图书馆界开始探索环境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议题,“绿色图书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发展为全球运动。对于如何实现绿色图书馆,各地各馆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及实践经验,国际图联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专业组编制完成的《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即将正式发布。文章从社区参与、可及性与包容性、资源效率、信息与通讯技术、建筑与设备等五个方面论述该指引的实践准则,并从人员培训与发展,运营与维护,图书馆收藏,服务与项目,法律、伦理与传统,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监测与评价等七个方面重点展开说明,最后从对行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两个层面分析其价值。《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Select
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人群体的社会贡献
黎飞, 祁振华, 罗雯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
摘要
(
9
)
PDF全文
(
9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外史”范式为指导,从整体视角考察了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人群体的社会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人除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学术研究外,还积极融入社会。她们通过从事教育事业、助力妇女解放、促进科研创新、参与公众事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时代进步背景下女性图书馆学人的智慧与社会担当。
Select
明清女性读书图中的阅读风尚研究
许晶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16.
摘要
(
11
)
PDF全文
(
8
)
可视化
收藏
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特殊底层女性群体、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和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三类。女性读书图显示出当时女子的阅读风尚,《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等爱情诗、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名媛诗归》和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牡丹亭》等作品在清朝深受女性喜爱,同时也不乏《列女传》《女诫》等教化类读物。明清女性读书图的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一时期女性阅读的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是研究明清女性阅读风尚的重要途径。
Select
温州城市书房适老化阅读环境建设的实证研究
徐积佩, 戴超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27.
摘要
(
12
)
PDF全文
(
17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延伸,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温州市城市书房为案例,通过历时性数据追踪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2021—2024年间城市书房的老年读者人流量和借阅量,重点对比老年读者人流量前20位与后20位的城市书房,从地理位置特征、文献资源配置、阅读推广活动、空间设施配置及开放时间等维度解构适老化阅读环境的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适老化阅读环境优化路径。
Select
用户需求导向的电影资源元数据元素集构建研究
王超, 魏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8.
摘要
(
11
)
PDF全文
(
11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综合运用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四类电影资源平台元数据方案和两项相关标准开展深入调研与对比分析,结合影响用户电影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影资源元数据元素集,并提出元素集开放共享与利用的建议,旨在提升电影资源组织的效率,改善用户检索与利用体验。
Select
农村图书馆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实践要素研究——基于L市农村图书馆的田野调查
骆红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72.
摘要
(
8
)
PDF全文
(
9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L市G区6个镇辖区内的文化站和26所农村图书馆,通过现场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扎根理论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从制度、管理、技术、业态四个维度概括了影响农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素及各维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途径:坚持明责赋权改革,实现协同联动;注重专业化培育,催生发展动能;增强数字科技属性,实现以需引供;完善共建机制路径,凝聚社会资源。
Select
低预算、高实效的阅读推广活动如何落地?——兼“小题小作”栏目发刊词
肖鹏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4.
摘要
(
57
)
PDF全文
(
38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线下民间读书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因素研究
陈一, 林珀娴, 彭敏惠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14.
摘要
(
23
)
PDF全文
(
48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民终身学习观念的普及,读书会作为知识传递、社交互动的载体,作用不容忽视。文章以武汉市线下民间读书会为例,对线下民间读书会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剖析,访谈武汉市线下民间读书会相关人士,获取第一手资料,并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解析。研究发现文化动力核心、文化运营机制、文化价值体系、社群文化交流、阅读文化实践和社会文化环境共同影响民间读书会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出具体发展策略。
Select
学术沙龙在公共图书馆馆员学术能力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
蒋啸南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36.
摘要
(
19
)
PDF全文
(
22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沙龙是培养图书馆员学术能力的重要抓手。研究选取了12家开展学术沙龙且学术能力排名靠前的公共图书馆,对其举办的学术沙龙情况进行了调研和梳理。研究发现,学术沙龙呈现出以规划为引领、以专业组织为支撑、以合作为动力的特点,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就未来组织与举办学术沙龙而言,要不断完善政策支持,确保学术沙龙的内容设计既具深度又广涉各面、方法高效实用、形式丰富多样、评价客观科学,为学术沙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学术沙龙的影响力,打造极具专业性的学术品牌。
Select
公共图书馆沉浸式儿童阅读推广优化策略研究——以图书馆奇妙夜阅读推广活动为例
徐佳, 周彤, 李波, 陶慧琴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55.
摘要
(
25
)
PDF全文
(
29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长沙市图书馆的图书馆奇妙夜阅读推广活动为例,介绍了该活动的概况,从阅读场景、阅读内容、阅读形式、亲子阅读参与方式、社会合作方面分析了该活动的创新点。提出深化主题设计与情境塑造,拓展多元主题内容;创新互动阅读形式,推动跨媒介融合阅读;强化亲子互动与家庭参与,分龄设计亲子互动活动;推动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拓展合作伙伴范围的优化策略,旨在促进公共图书馆沉浸式儿童阅读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Select
高校图书馆员工评价:从评人到评事
郑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72.
摘要
(
15
)
PDF全文
(
33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图书馆员工评价并非人格评价,而是基于岗位事业行为的成就评价和说服评价。事件是岗位事业的基本单位和价值载体,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构建基于事件分析的成就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测试可见,指向人的评价更多反映交往价值;指向事的成就评价能有效反映岗位贡献价值差异,具有评价说服力。高校图书馆需通过岗位管理要求员工追求事业成就,通过基于成就事实的评价对象、评价关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满足员工成就需要,使其积极追求成就价值。
Select
机器学习在外文电子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高利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8): 85.
摘要
(
14
)
PDF全文
(
9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科学、高效的电子资源评价方法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质量提升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以外文电子资源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外文文摘数据库两种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机器学习模型,针对指标数据建立特征工程,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降维、特征筛选,然后进行模型构建和训练,以及不同模型的调优与评估。最终确定KNN算法为最优模型,并对外文电子资源进行客观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模型与传统电子资源评价方法相比预测结果更加准确、高效,指导电子资源结构优化更具客观性,可以为图书馆作出基于数据的决策。
Select
促进图书馆职业共同体发展的创新实践——“图书馆人奇妙夜”案例研究
邓咏秋, 刘可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18.
摘要
(
37
)
PDF全文
(
34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引入职业共同体理论,以“图书馆人奇妙夜”为案例,对三届“图书馆人奇妙夜”的节目单、评论等进行深入研究。作者认为,“图书馆人奇妙夜”是促进图书馆职业共同体发展的创新实践。其功能包括:分享专家知识;表彰与展示业界创新实践;促进图书馆员的专业学习与能力提升;增加职业认同感、职业归属感与职业荣誉感;满足同行庆贺新春、期盼美好的心理需求。文章还分析了“图书馆人奇妙夜”的创新点。
Select
公共图书馆开展错时服务的创新路径探析——以济南市图书馆“YEAH 归人”市民夜校为例
曲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24.
摘要
(
38
)
PDF全文
(
33
)
可视化
收藏
开展错时服务是图书馆满足大众业余时间文化需求、提升资源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济南市图书馆“YEAH归人”市民夜校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分散设置教学点、精准设置多元课程、采取公益收费模式、积极谋求社会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公共图书馆错时服务的典型案例。文章对该项目的经验做法进行分析,并从开展错时服务,差异化设置服务项目;打破馆舍空间局限,延伸错时服务触角;探索普惠性错时服务,满足读者高质量文化需求;培育错时服务品牌,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四个方面为公共图书馆开展错时服务提出建议。
Select
基于NFT 技术构建的图书馆数字馆藏平台研究
滕思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39.
摘要
(
31
)
PDF全文
(
117
)
可视化
收藏
NFT技术作为区块链的应用之一,在图书馆领域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介绍了NFT馆藏的概念以及特点,为构建图书馆数字馆藏平台提供了新的思路。从NFT数字馆藏资源建设、数字馆藏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架构三方面提出了NFT数字馆藏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并分析了运营平台需要关注的问题,最后对NFT馆藏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Select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音乐文献工作
付春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7): 47.
摘要
(
15
)
PDF全文
(
24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音乐文献工作的局限性愈发显著,音乐文献工作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范式转变。数字人文技术不仅拓宽了音乐文献工作的目的、对象与方法,还引领音乐文献工作从计量时代迈入计算时代。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技术在音乐文献工作中的应用,从音乐文献的数据化、语义化、智能化、可视化四个维度展开具体分析,揭示了数字人文技术对音乐文献工作的深远影响,并展望了音乐文献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方向。
Select
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传播与国际形象展示研究
徐益波, 丁若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4.
摘要
(
86
)
PDF全文
(
56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通过新媒体传播向国际社会进行形象展示,有助于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传播中公众感知维度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IFLA获奖案例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获奖图书馆的几个关键特征:高质量发展、社会化探索、数智化创新,并提出了“超越传播”“跨界融合”“数智赋能”等公共图书馆在国际形象展示中可采用的新媒体策略。
Select
国内外开放科学相关指导性文献解读及启示
周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25.
摘要
(
28
)
PDF全文
(
17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对全球57篇开放科学相关的指导性文献进行了详细解读,重点分析了研究对象、时间脉络、内容框架、延续政策等方面,总结了十个方面的启示:制定系统性的政策指导,树立可持续的投资信心,开发针对性的创新技术,确保双维度的存储安全,适配可更新的版权许可,定制多途径的质量把控,满足差异化的多种需求,提供规划好的宣传培训,构建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参与更广泛的国际合作,以期为我国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Select
可行能力视域下老年人信息贫困识别与精准治理
赵发员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54.
摘要
(
17
)
PDF全文
(
66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化浪潮和社会老龄化同频共振的时代背景下,信息贫困愈发成为我国老年人融入信息社会、共享信息时代红利的屏障。文章基于可行能力视角,建构“四象限”老年人信息贫困精准识别模型。在对昆明市海源社区四类老年人信息贫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精准治理策略:拓展信息可行能力,发挥“信息领袖”带动作用;激发信息需求意愿,强化自主信息行为实践;加强信息兜底帮扶,提供基本信息供给服务;启动“数字扫盲”工程,提升信息可行能力。并对公共图书馆如何提升老年人信息可行能力提出了建议。
Select
基于SECI理论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卢美辰, 单召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61.
摘要
(
20
)
PDF全文
(
449
)
可视化
收藏
虚拟学术社区是重要的知识分享、利用和创新场景。文章以知识管理理论SECI模型为基础,针对虚拟学术社区知识演进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构建渐进式的社区知识服务框架,即多元交互促进隐性知识扩散、场景呈现促进显性知识外化、知识聚合和揭示实现显性知识融合、资源和用户需求的映射促进隐性知识内化。提出基于SECI理论的虚拟学术社区知识服务策略:释放社群活力,深化用户交互;打造知识呈现场景,构建领域本体;实现语义层面的知识聚合,建设分面式知识导航;精准对接用户需求,促进价值共创。
Select
中外公共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实践与研究
钟伟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6): 76.
摘要
(
23
)
PDF全文
(
155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国内外公共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实践为基础,介绍了美国西雅图公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典型案例,从规划设计、功能布局、视觉形态、形象定位四个方面对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设计建议。
Select
生成式AI回答事实型参考咨询问题的效果与启示
汤浩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24.
摘要
(
38
)
PDF全文
(
228
)
可视化
收藏
大语言模型技术日益成熟,生成式AI正在重塑各行各业。文章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选取客观性较强的事实型问题,涵盖统计信息、名词解释、典故出处、历史考据四类咨询内容,由选取的4个生成式AI根据原始提问完成回答,并与馆员的标准回复进行对比后评估效果,探讨AI技术深度参与智慧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可能性。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生成式AI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生成能力,但在提供权威信息来源方面的表现不稳定,且无法进一步理解整合信息以实现对较专业问题的回答。参考咨询领域的未来发展需要图书馆业界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探索并完善与AI融合的路径。
Select
21世纪我国图书馆开放获取研究进展分析
赖璨, 陈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39.
摘要
(
41
)
PDF全文
(
17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获取运动为图书馆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也积极推动着开放获取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文献内容对相关研究热点与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研究及图书馆开放获取实践提供参考。已有研究主要着眼于图书馆的开放获取政策、开放获取资源利用、开放获取出版服务、机构知识库建设,研究趋势体现在关注图书馆参与开放获取转换、图书馆支持推进开放科学,未来可以从新型开放获取模式应用、开放获取学科差异化服务、开放获取服务效益测度、开放获取协同合作体系、用户开放获取素养提升角度深化研究。
Select
书本式二次文献的当代价值研究——以《南京师大校报总目录》编制为例
龚亦农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52.
摘要
(
23
)
PDF全文
(
22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网络环境中,传统的书本式目录索引编制技术仍有用武之地。文章结合《南京师大校报总目录》编制项目,说明书本式二次文献依然可以成为特定条件下,特色文献长期保存和利用的解决方案之一。这一传统技术应该得到重视和合理利用。目录学理论研究也应该回归工具之学的传统,为当代书本式二次文献编制工作提供更多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Select
英国医学系统图书馆出版服务实践及启示
吕明秋, 魏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65.
摘要
(
22
)
PDF全文
(
20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文献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和对比分析法,从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和形式四个方面系统地比较分析了英国医学科研系统图书馆、医学高校系统图书馆和医院系统图书馆三类医学系统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实践,总结其成功经验,并提出英国医学系统图书馆的出版服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优化出版服务主体,促进内外协同发展;细化出版服务对象,注重内容需求差异;完善出版服务内容,明确科研活动需求;扩展出版服务形式,加强出版实践意义。
Select
易本卜筮之书——国家图书馆藏五部《周易本义》考述
孙航, 周余姣, 骆炀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73.
摘要
(
37
)
PDF全文
(
335
)
可视化
收藏
《周易本义》是朱熹的易学代表性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古籍资源库”公布的国家图书馆藏五部《周易本义》的书影,有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仰韩堂刻本,有钱陆灿批校的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有作为《四库全书》底本的清康熙内府刻本,还有丁晏批校本以及陈介祺批校本。这五部善本多经名家递藏,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献价值。
Select
公共图书馆整体委托运营评价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王兆伟, 杨欣如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5): 4.
摘要
(
58
)
PDF全文
(
32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文化设施委托运营对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服务效能和运营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在实践过程中,为评估委托机构的实际运营效果,科学、全面、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尤为重要。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公共图书馆整体委托运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责任与职能、阵地服务、阅读推广活动、人才培养、提升与创新5个一级指标和21个二级指标,确定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关系,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为政府决策、社会监督及图书馆自身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
Select
基层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逻辑理路、现实困境与优化方略
龚蛟腾, 周林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4.
摘要
(
74
)
PDF全文
(
152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与文化引领。基层图书馆作为弥补城乡文化鸿沟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必须肩负起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使命。当前,基层图书馆存在标准规范缺失、资源配置不齐、数字赋能较弱、运行机制不全以及创新意识不足等问题,需要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应用、完善运行机制与激发创新意识等措施,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Select
公共图书馆法实施视角下的出版物交存实践探析
张孝天, 张若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23.
摘要
(
52
)
PDF全文
(
236
)
可视化
收藏
出版物交存制度是公共图书馆法确立的一项重要法定制度,明确了出版单位向国家图书馆和所在地省级公共图书馆交存正式出版物的规定。为全面了解公共图书馆法实施前后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落实的具体情况,笔者所在的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问卷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梳理了国家图书馆以及全国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出版物交存工作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出版物交存制度实施的有效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Select
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游戏化服务实践调查及启示
杨晓农, 吴晓格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43.
摘要
(
41
)
PDF全文
(
107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采用网络调查法与文献调研法,对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的游戏化服务开展情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游戏化服务类型主要为知识问答、主题活动、寻宝解谜、角色扮演、虚拟现实、情景模拟。游戏化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儿童青少年服务、传统节日体验、信息素养教育、图书及数字资源推荐、经典推广活动等方面。目前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游戏化服务存在服务举办次数少且规模小、服务类型多样但缺乏深度、服务内容与服务范围有限、服务宣传推广渠道单一等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建议:正确认识游戏化服务的价值,培养专业团队;创新游戏化服务类型,创设激励阅读的游戏环境;以用户为中心,扩展图书馆游戏化服务的内容;加大宣传力度,助推公共图书馆游戏化服务开展。
Select
基于同伴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实践探析——以上海大学图书馆一对一学术写作辅导为例
张荣佩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71.
摘要
(
39
)
PDF全文
(
42
)
可视化
收藏
在教育变革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向研究型学习支持服务的转型。同伴教育对于图书馆发挥人才培养的职能、促进学生的学习与研究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构建了一个同伴教育理论框架,并以上海大学图书馆基于写作中心开展的一对一学术写作辅导为案例,总结了同伴教育在系统化组织架构、差异化服务形式、渐进式培训机制三方面的发展经验,评估了同伴教育服务实施的具体效果,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建立未来学习中心等新型组织机构、开展学习支持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Select
启智增慧 润泽乡里:无锡堰桥村前图书馆的历程、特色与影响
刘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4): 84.
摘要
(
41
)
PDF全文
(
73
)
可视化
收藏
无锡堰桥村前图书馆是中国近代最早成立的乡村图书馆之一,其历史沿革可分为初创、探索、变革三个时期。作为中国近代乡村图书馆建设的缩影和写照,村前图书馆每年来馆阅读人数颇多,真正做到了惠济乡民。村前图书馆民建民享、藏书丰富、活动多样,通过设立儿童阅览室、举办书画展、联合胡氏公学等方式,充分融入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挥了社会教育和乡村教育的文化职能。加强和改进乡村图书馆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村前图书馆不失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一个范本,为当下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Select
数字影像转换缩微品过程中测试图样的规定与设计
宁三香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42.
摘要
(
56
)
PDF全文
(
30
)
可视化
收藏
测试图样在数字文献转换缩微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数字文献转换缩微品技术的发展情况,详细解读了国家标准中关于测试图样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以及相关实践工作中测试标板的制作,发现测试图样主要包含画面变形性测试、解像力测试、密度或色彩还原性测试三要素,并从设计的多维度考量、选择标准的细化、技术要求的全面性与适用性、应用步骤的系统性、更新与管理机制的标准化、操作人员的能力提升、监督与评估机制的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测试图样设计的建议。本研究对于提高数字文献转换缩微品行业的规范化水平、促进测试标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Select
基于用户反馈的智慧图书馆人机协同服务模式研究
王恒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52.
摘要
(
64
)
PDF全文
(
76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在概述用户反馈、人机协同、智慧图书馆人机协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提升知识服务质量与效率、提高用户知识交互互动体验、促进图书馆员专业发展与数字能力提升、提高数据驱动决策效率4个方面阐述了基于用户反馈的智慧图书馆人机协同服务模式的优势作用,从用户需求分析、用户服务模块、人机协同机制和用户隐私安全保护4个方面论述了人机协同服务模式的构建思路,从数字服务支撑体系、人机服务保障队伍、创新化宣传推广方式3个维度归纳了人机协同服务模式构建的保障措施,旨在全面提升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Select
体验经济视阈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实践理路分析
张新娅, 刘海丽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70.
摘要
(
42
)
PDF全文
(
205
)
可视化
收藏
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快速发展对实现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在政策环境支持下,各地大力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存在建设目标不清、评价标准混乱的问题。体验经济理论强调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属性,是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营造“文化体验空间”的理论依据,向文化内涵式发展的分析工具。文章基于体验经济理论,围绕“新空间、新服务、新标准”的实践原则,提出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空间、拓展体验式文化服务模式、制定“文化体验”评价标准的实践思路。
Select
清代水师名将李长庚浙东宦迹述略——基于宁波、舟山碑刻的考察
章淑萃, 孙峰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83.
摘要
(
50
)
PDF全文
(
85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解读了宁波、舟山地区现存的跟清代水师名将李长庚有关的七通碑(拓),发现李长庚作为“仁者必有勇”的将军,在宁波、舟山等浙江沿海经营军务之余,热心参与当地教育、慈善公益事业。李长庚在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七通碑(拓)反映了李长庚与浙东官员、士绅之间的社会交往,特别是李长庚与浙江巡抚阮元的密切关系。文章期望通过这七通碑(拓)的解读,全面认识李长庚在浙东地区的行动轨迹,并借以研究清代海防水师官员参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方式及意义。
Select
以高质量发展助力精神共富: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十五五”展望
胡海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4.
摘要
(
93
)
PDF全文
(
1224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文化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严贝妮, 刘婉, 宰旭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3): 21.
摘要
(
59
)
PDF全文
(
117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耦合协调发展,是公共文化和文化产业数字化迈上新台阶的具体反映。基于2012—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文化产业数字化双系统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测算双系统综合发展水平,揭示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并探寻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整体保持上升趋势,公共图书馆服务年均值始终高于文化产业数字化年均值,但差距逐年缩小;二者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也基本呈现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上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协调度基础较薄弱,但提升速度较快,到2021年绝大部分省份都达到过渡或协调阶段;多数省份为同步发展型或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超前型;数字环境、阅读服务、服务设施3个层面指标和耦合协调度关系最密切。
Select
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优化研究——以公共文化云平台为研究对象
吕福龙, 汪圣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2): 5.
摘要
(
68
)
PDF全文
(
53
)
可视化
收藏
农村老年人的公共文化需求具有保守性、地域性以及实用性等特征,然而各大公共文化云平台提供的公共文化则倾向于潮流化、中心化以及娱乐化,这使得农村老龄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侧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需求识别低度数字化、服务内容缺乏针对性以及服务方式可操作性弱,是导致农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失衡的三大要素。为了优化农村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质量,相关部门应努力构建匹配农村老年人的数字化需求识别机制、打造契合农村老年人的专题性服务内容、形成适合农村老年人操作的多重服务形式。
跳至
页
第1页
共17页
共661条记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新闻公告
更多
月刊
主管: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主办:浙江图书馆
主编:胡海荣
出版:《图书馆研究与工作》编辑部
ISSN 2096-2363
CN 33-1398/G2
微信二维码
友情链接
更多
浙江省图书馆学会
浙江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