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0
  

  • 全选
    |
  •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潘雅茵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初,图书馆界开始探索环境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议题,“绿色图书馆”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并发展为全球运动。对于如何实现绿色图书馆,各地各馆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及实践经验,国际图联环境、可持续发展和图书馆专业组编制完成的《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即将正式发布。文章从社区参与、可及性与包容性、资源效率、信息与通讯技术、建筑与设备等五个方面论述该指引的实践准则,并从人员培训与发展,运营与维护,图书馆收藏,服务与项目,法律、伦理与传统,图书馆建筑与设备,监测与评价等七个方面重点展开说明,最后从对行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影响两个层面分析其价值。《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指引》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 黎飞, 祁振华, 罗雯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外史”范式为指导,从整体视角考察了民国时期女性图书馆学人群体的社会贡献。研究表明,民国时期的女性图书馆学人除从事图书馆工作和学术研究外,还积极融入社会。她们通过从事教育事业、助力妇女解放、促进科研创新、参与公众事务等多种方式推动社会进步,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与时代进步背景下女性图书馆学人的智慧与社会担当。
  • 许晶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明清时期读书图中的女性群体大致可以分为特殊底层女性群体、书香世家的女性群体和贵族阶级的女性群体三类。女性读书图显示出当时女子的阅读风尚,《金缕词》《闻夫杜羔登第》《青溪小姑歌》《子夜歌》等爱情诗、以描写感情线为主导的诗集《名媛诗归》和描写爱情故事的戏剧《牡丹亭》等作品在清朝深受女性喜爱,同时也不乏《列女传》《女诫》等教化类读物。明清女性读书图的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一时期女性阅读的覆盖面和社会认可度,是研究明清女性阅读风尚的重要途径。
  • 吴佳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女性文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样态,高质量的“女性文学”作品层出不穷,特点鲜明的女性作家成为关注热点。符号互动论提供了一个理解读者与图书馆之间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文章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在“女性文学”热潮下如何利用符号互动论进行阅读推广,通过文字符号、情绪符号、角色符号和品牌符号与读者进行多元的互动,从而实现“女性文学”阅读推广的深远意义,帮助女性拓宽视野、提升教育素养,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 徐积佩, 戴超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书房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延伸,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温州市城市书房为案例,通过历时性数据追踪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2021—2024年间城市书房的老年读者人流量和借阅量,重点对比老年读者人流量前20位与后20位的城市书房,从地理位置特征、文献资源配置、阅读推广活动、空间设施配置及开放时间等维度解构适老化阅读环境的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适老化阅读环境优化路径。
  • 莫丹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双减”政策为公共图书馆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了新机遇。文章通过文献分析调研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课后服务的主要实践,从服务方式、服务场域、服务内容、合作方式、服务价值等方面分析实践特征,提出公共图书馆开展课后服务中面临的服务形式单一、进校服务频率低、课程创新乏力、专业人才匮乏、资源整合受限等问题。未来,公共图书馆可从打造特色场馆、深化馆校合作、优化课程设计、加强人才建设、整合多方资源等方面创新服务路径,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 陈国殷, 蔡文波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商业综合体中设立阅读空间,是国家层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要战略导向,也是公共图书馆拓展服务范围的重要契机。通过对我国商业综合体运营现状的调研发现,其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建设阅读空间的过程中,存在着公益性与商业性、协同合作与快速建设、法规要求与扶持缺失等核心冲突。文章从商业综合体、公共图书馆以及地方政府三方面的全局视角审视合作关系,提出稳定商业综合体资金链条、改革公共图书馆合作机制、创新地方政府投入方式等策略,以促进双方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 王超, 魏蕊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综合运用网络调查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四类电影资源平台元数据方案和两项相关标准开展深入调研与对比分析,结合影响用户电影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最终构建面向用户需求的电影资源元数据元素集,并提出元素集开放共享与利用的建议,旨在提升电影资源组织的效率,改善用户检索与利用体验。
  • 陆长玮, 胡萍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理论阐释和案例分析方法,考察开放数据竞赛推广生态的重要变化,并据此对开放数据竞赛推广策略进行适应性优化,且以“慧源共享”全国高校开放数据创新研究大赛为例进行推广策略的应用分析。研究表明,开放数据竞赛推广生态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同类竞争显著化、参与主体多元化、传播媒介融合化、参赛需求综合化、活动过程持久化、开放数据异质化和组织模式扁平化等方面;而相应推广策略的适应性优化调整方向则主要包括亮点式推广、融媒体推广、品牌化推广、波浪式推广、增值式推广、协同式推广和规范化推广,这些优化推广策略均在案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 潘文佳, 蔡俊, 曹晓文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针对匿名状态下OPAC无法实现个性化图书推荐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扩展的非个性化图书推荐方法。其算法思想是首先从图书馆数据平台中获取馆藏图书元数据,并提取图书主题特征;其次获取读者检索行为数据,并提取读者兴趣特征;最后通过比较两者特征相似度,筛选出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图书。文章利用Synonyms中文近义词工具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为匿名用户推荐语义相关的图书,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馆藏图书利用率。
  • 李媛媛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语言模型是具备深度语义理解与生成能力的人工智能工具,能够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实现知识推理与个性化内容生成。打造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嵌入式知识服务体系,并将其融入用户教学科研全流程,有助于高校图书馆提升知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文章论述了大语言模型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要素,结合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际情况,设计了大语言模型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嵌入式知识服务的实施构想与实践路径,为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提供指导。
  • 骆红梅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选取江苏省L市G区6个镇辖区内的文化站和26所农村图书馆,通过现场考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通过扎根理论对原始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从制度、管理、技术、业态四个维度概括了影响农村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素及各维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发展途径:坚持明责赋权改革,实现协同联动;注重专业化培育,催生发展动能;增强数字科技属性,实现以需引供;完善共建机制路径,凝聚社会资源。
  • 冯俊逸, 马智娟, 叶慧玲, 梁子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政府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浙江丽水全域地处山区,青壮年外出务工较多,形成了许多留守儿童村。丽水市图书馆针对丽水山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中存在的问题,精心设计了“我陪你读”阅读服务活动:通过合理组织,持续开展山区留守儿童陪读服务;通过多方联动,使“我陪你读”活动具有实效性;通过优化供给,创新留守儿童阅读场景多元化;通过扩大内涵,促进阅读辅导外延化。多管齐下,达到了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为图书馆创新多元阅读推广服务提供了借鉴。
  • 方芳, 孙峰, 许魁义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补陀洛伽山志》重刻本具有重要的发现意义。通过与万历十七年(1589年)《补陀洛伽山志》和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普陀山志》的比较分析,发现该重刻本在文本内容上有多处增删,体例上也有明显差异,为研究普陀山的历史文化、寺院兴废、地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鉴于其独特的版本价值,该书可作为我国现存普陀山志书的重要补充,为普陀山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 毛伟林, 郭沛豪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为史料,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将各个故事的讲述/评论人,分为亲属、乡人、师友、僚属和佛道五种类型,系统分析其素材来源及纪昀以此为核心的社会交往。研究发现,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创作深受家族亲属的熏陶与影响,本县府及邻近的山东友人等乡人提供了较多的乡土素材,志趣相投的师友是其创作的重要助力,仕途经历的同僚下属也是创作的重要来源,他还与书画篆刻艺术家和僧道方外之人保持交往。有606人为《阅微草堂笔记》提供了1 279条素材,家庭、地域、工作、教育及科举是纪昀构建社交网络的主要纽带,纪昀的志怪兴趣和素材积累在青年时代即已开始,《阅微草堂笔记》有着很强的纪念性。
  • 海宁市图书馆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5, (9): 9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